運動與長壽的距離
每日只要健走 15 分鐘,多活 3 年
銀髮海嘯洶湧席捲而來,全世界都在尋求高齡健康與長照服務發展的最佳解方。 俗話說要活就要動,「運動」是維持健康不可或缺的要素,國家衛生研究院名譽研究員温啟邦不僅研究運動, 也大力倡導運動的重要。
溫啟邦名譽研究員致力於預防醫學研究,並主筆國衛院《新版運動指引》,雖高齡 80 多歲仍身體力行,親身實踐、維持每日運動的良好習慣,對外展現運動的益處。一說起運動的好處温名譽研究員便滔滔不絕,他說運動不僅能強健身體各器官及維持心理 健康,還能達到預防精神疾病及延緩失能失智的功效,對促進健康無庸置疑,運動,是被嚴重忽略的萬靈藥。
雖然大家都知道運動有益身體健康,每日 30 分鐘運動的習慣看似容易,但大多數人卻無法持之以恆。《新版運動指引》書中提到, 不運動」比三高(血壓、血脂、血糖)或抽菸對身體的影響更大, 會更短命。全球不運動盛行率 35% 高於吸菸 26%,臺灣不運動比例甚至是世界的 2 倍。
温名譽研究員大聲呼籲全民運動,自己亦身體力行,劍及履及。 每天打網球一個多小時,4、50 年如一日,國內外都有球友在等他一起打球,以球會友,交到很多終生球友。最近幾年,開始慢跑,跑得雖慢,但每天 3、4 公里,持之以恆,再加上每天提超重電腦公事包,爬約 200 階樓梯上班,運動量十足。
只要每日健走15分鐘 延年益壽多活3年
〈每天運動 15 分鐘可延壽 3 年〉是温名譽研究員 2011 年在頂尖醫學期刊《Lancet》上發表的研究論文,被引用 2,000 次,掀起國際健康促進風潮。研究指出,與不運動的人相比,無論年輕人或老年人、男性或女性,或是有吸菸、肥胖等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人,只要每天運動 15 分鐘(每週約 90 分鐘),可減少 14% 總死亡率、 10% 癌症死亡及 20% 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可以延長 3 年壽命;而每天運動 30 分鐘(每週約 150 分鐘),則可以延長 5 年壽命。
比起抽不出 30 分鐘慢跑,似乎找不到說出拒絕 15 分鐘健走的藉口。只要每天 15 分鐘,以每秒 2 步的速度,一天可以完成 4 ~ 5,000 步。習慣慢慢養成後,運動時間可以越拉越長、距離可以越走越遠,甚至健走搭配慢跑混合使用。
四化一先原則 運動就上癮
從「完全不運動」邁向「偶爾運動」是養成運動習慣的首要關鍵, 但要踏出這一步往往是最難突破的關卡。一般人尤其是高齡長者, 常因對自己沒信心加上害怕摔倒而畏懼運動。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温名譽研究員特別提醒,「避免受傷、安全第一」是最高指導原則, 透過持續鼓勵建立不曾運動或初學者的信心,一開始不要賦予高齡者太難、太多、太重的運動項目,否則導致受傷反而得不償失,或是產生挫折感而對運動提不起勁。
有別於家務、通勤或工作上非做不可的勞動,温名譽研究員強調, 運動必須是「刻意」安排,透過「四化一先」的原則,讓運動「持之以恆」,英文稱毅力為「Grits」,最後達到每日不運動就渾身不自在「成癮」的境界。
心跳偏快會減壽 運動有助調整
運動不負有心人,堅持下去必奏效,運動亦能調整心臟跳動的速度。温名譽研究員將心跳比喻成車子的里程數,心臟跳動越頻繁就像車子行駛的公里數越長,壽命就會越來越短。
研究也證實,健康的心跳建議維持每分鐘 60 下左右,若心跳 70 下以上,每增 1 拍,壽命減少 4 個月;每增 10 拍,壽命減少 3.3 年;每分鐘 90 下,平均減壽 10 年;超過 100 下,恐縮短 13 年壽命。在這個研究下,他提出「心跳悖論」,要長壽,須讓心跳減緩,要心跳減緩,靠激烈運動;激烈運動心跳一定加快,但持久運動,心跳就會變慢。
他並指出,運動不只有益個人,運動盛行的國家,國民素質也會提升,因為運動員參加球類比賽,會培養出「運動家的風範 (Sportsmanship)」;畢竟在球場,即使是對你的敵人,也要誠實不阿,不撒謊,勝不驕敗不餒,在失敗中記取教訓,改善自己而不怨天尤人。
年紀越大肌肉力量逐漸流失,温名譽研究員也推薦幾項適合老人的運動項目,像是可提升心肺功能的走路或爬樓梯、訓練肌力的仰臥起坐,或是加強靈活度的太極拳、健美操。
全民動起來,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養成運動習慣永不嫌晚,越早開始,越能養成樂觀進取性格,預防失智,活出健康長壽新人生。
重要經歷
● 臺灣醫界菸害防制聯盟發起人
● 國家衛生研究院衛生政策研發中心研究員
● 國家衛生研究院醫療保健政策研究組研究員
● 美國杜蘭大學公共衛生暨熱帶醫學院社區健康科學系兼任教授
● 美國雪佛侖石油公司職業醫學部醫學分部主任
● 中央研究院生醫所客座研究員
● 美國德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職業與環境醫學系兼任教授
● 美國海灣石油公司流行病學及醫學部主任
●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醫學院流行病學營養學助理教授
●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專長 預防醫學、流行病學在衛生政策上之應用、職業流行病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