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移至主內容

漫談老年肌少症

撰文/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老年醫學部主治醫師 張欽凱
保健充電站
1 min

高齡長輩最擔心的是身體機能失去獨立自主功能,日常生活無法自理,必須倚賴他人照護,而原因除了各種慢性疾患所引發的器官功能下降之外,老年衰弱與肌少症更是其中的關鍵因素,因此肌少症成了近年來長者健康關注重點。

什麼是肌少症?簡單來說就是身體的肌肉量不足,導致肌力下降與身體活動力變差。目前的研究顯示,造成肌少症的原因是多樣且複雜的,比較確定的相關因子包括:年齡、性別、共病症(co-morbid disease)、身體活動程度以及營養狀況等。

要了解自己有沒有得到肌少症的風險,可先用以下簡易方式檢測:把自己雙手的拇指還有食指圍成圓圈,圍住小腿最粗的部分,如果圍不起來,代表身體的肌肉量足夠,反之如果有空隙的話,代表身體的肌肉量不足,罹患肌少症風險升高。至於正式肌少症的檢測項目,主要有 3 項:肌肉質量測量、手部握力測定,或是以計算行走速度及使用簡式生理表現評估量表為基準,若 65 歲以上長輩行走速度小於每秒 0.8 公尺,就須進一步檢查肌少症的可能性。那麼改善老年肌少症的關鍵在於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就是運動和營養兩條路。

肌少症簡易自我檢測
肌少症簡易自我檢測
老年肌少症運動治療

運動訓練對身體的益處不勝枚舉,相信大眾早已耳熟能詳。如何針對肌少症的長輩,給予適當的運動治療?首先,必須經過審慎的醫療評估。運動訓練的絕對禁忌症包括:急性心衰竭,最近發生心肌梗塞,完全心房傳導阻滯,高血壓急症。此外,須留意長者常服用的一些藥物,可能會使得長輩們在運動過程中,產生姿態性低血壓、頭暈等副作用。

以下是幾項基本原則:長者間的個體差異性大,因此必須依照每一位長輩的基礎體能、生活習慣與方式、個人的動機強弱等,訂定合理且可行的運動計畫與目標。應比照處方藥物的原則,詳細註明運動的強度、類型、時間以及運動頻率,增加的速度等。對於非常虛弱的長者,重量訓練及平衡訓練應該優先進行。 許多長輩常伴隨視力及聽力減退,指導員應該放慢說話速度,放大音量,多使用手勢並親自示範給長輩們看。一定要有適當的暖身,運動 後應該要適當的緩和及收操。

營養與維生素 D 的補充

合宜的營養補充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除了多補充含鈣食物外,肌少症的長輩每人每日每公斤體重需攝取至少 1.2 克的蛋白質,若攝取 1.0 克的蛋白質則可以維持現有的肌肉量。魚類、雞、豬、牛,乳製品、蛋類、豆腐都是很好的來源。

常見富含鈣質的食物種類
常見富含鈣質的食物種類

此外,維生素 D 的攝取也非常重要,有助於預防跌倒。 國民健康署於 2018 年公布最新的國人飲食指南中,建議 70 歲以上長輩每日維生素 D 的攝取量在 15 微克到 50 微克之間。

為了確保銀髮族的生活更有品質與尊嚴,認識肌少症, 早期發現,早期介入,就從你我開始做起。

張欽凱醫師照片
張欽凱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老年醫學部
主治醫師
●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
● 國立成功大學老年學研究所碩士
● 第二屆國衛院老年醫學研究員結訓
● 日本國立長壽中心研修
● 日本國立東京大學高齡總合研究所研修
● 臺灣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部住院/ 總住院醫師
● 臺灣大學金山分院復健科兼任主治醫師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部/ 老年醫學部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