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健康密碼,就在智能「眼底鏡」
我們常說眼睛是靈魂之窗,事實上眼睛還可以是健康之鑰,因為「眼底」藏著健康關鍵密碼,是人體器官中唯一不需要入侵或切開,就可以直接觀察血管的地方,很多病變在眼底血管及視神經已透出端倪,若能由眼底檢查被揪出,就可把握時機積極治療。國內目前更研發出 AI 數位眼底攝影(EyeATM),效能如血壓機一樣,方便大家自助式檢測,造福廣大銀髮族。
認識眼睛檢查
通常我們到眼科檢查眼睛可以粗分為兩部分,「前眼部」使用裂隙燈光學儀器,運用光束讓透明的眼球前段呈現細節切面,再由醫師以顯微鏡觀察,角膜、水晶體等都在此檢查範圍。
「眼底」檢查則屬於眼球後段,傳統上以點散瞳搭配眼底鏡檢查,透過拍照方式記錄眼球後半部的狀況,包含血管、視網膜、視神經等是否有異常。
醫師根據拍攝結果直接觀察是否出現青光眼、糖尿病等病徵,也可用來識別腦神經病變,譬如阿茲海默症會出現類澱粉蛋白沉澱累積,其他還可觀測心血管疾病風險,可以說雖是檢查眼睛,卻可能及時發現身體的其他毛病。
解鎖智能眼底鏡
過去眼底照片交由醫生來判讀,而由工研院所研發的 AI 數位眼底攝影機,則是透過人工智慧辨識,預先幫眼科醫師做篩檢,工研院服務系統科技中心智慧醫療與照護服務組副組長陳建任說,「輔助眼科醫師可以更快的看完這些病人病徵的檢測。」
工研院團隊蒐集國內上百萬患者眼底照,篩檢出合適的十幾萬案例,經專業醫師協助建構分級模型,再交由 AI 學習運用,成功整合雲端資訊與精巧機器。這項貼近民心的研發,也以「眼底鏡創新健康照護服務」獲得國際肯定,榮獲傑出醫療應用獎。
陳建任副組長表示,「我們目前通過 TFDA(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模型,研發中的還有青光眼及心血管風險等。」透過內建的影像資料庫判讀,可自動識別受檢者的眼底病況並進行嚴重程度分級,不但自己可獲得初步了解,也有利於早發現早治療。
造福三高銀髮族
通常年長者好發的白內障屬於前眼部檢查,若無健康問題兩年做一次眼底檢查即可。陳建任副組長指出,「本身患有高血壓、高血脂或糖尿病的長輩,或高度近視族群(600 度以上),就需要增加眼底檢查的頻率。」依目前衛福部規定,糖尿病患者需一年檢查一次,且健保有給付。
AI 數位眼底攝影(EyeATM),機器可根據身高,智慧調整下巴架高度,所以自行操作檢測也沒有問題。不僅可提高追蹤成效,對一些缺乏專業眼科的偏鄉地區,也具有便利性及避免延誤的優點。
保持正面心態,善用科技帶來的貼心服務,不管身處何境或面對疾病都可以安然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