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及失智症十大警訊
撰文/嚴嘉明
保健充電站
1 min
全球每 3 秒就有1 人罹患失智症,2021 年世界阿茲海默報告指出:失智症已是第 7 大致死疾病。2021 年底全臺 65 歲以上失智症人口數超過 3 萬人,臺灣 65 歲以上長者每 13 人就有一位為失智症者,80 歲以上長者每5 人就有一位是失智症者。
失智症可分為兩類:退化性及血管性,患者有時會存在兩種或以上的病因,最常見為阿茲海默症與血管性失智症並存(又稱為混合型)。
退化性失智症
-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最常見的失智症,早期病徵為記憶力衰退,對時間、地點和人物辨認出現問題,屬進行性退化並屬不可逆性;阿茲海默症初期以侵犯海馬迴為主,其腦部神經細胞受到破壞,臨床病程約 8 ~ 10 年。 - 額顳葉型失智症(Frontotemporal lobe degeneration)
腦部障礙以侵犯額葉及顳葉為主,早期階段即出現人格變化和喪失行為控制力,常有不合常理行為舉動。早期可出現語言障礙,表達困難、命名困難等漸進性退化現象,平均好發於 50 歲以後。 - 路易氏體失智症(Dementia with Lewy Bodies)
為第二常見的退化性失智症,除認知功能障礙外,早期伴隨身體僵硬、手抖、走路不穩、重複地無法解釋的跌倒現象。有較明顯精神症狀:視、聽幻覺、情緒不穩或疑心妄想症,平均好發於 70 歲以後。 - 亨廷頓氏症(Huntington's Disease)
是一種遺傳性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患者會不自主地亂動如手舞足蹈,又稱舞蹈症。初期可以是情緒或認知功能問題,而認知功能可能會慢慢退化至疑似失智症的程度。
血管性失智症
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腦細胞死亡及智力減退是失智症的第二大原因。特性是認知功能突然惡化、有起伏現象、呈階梯狀退化,早期出現動作緩慢、反應遲緩、步態不穩與精神症狀。
常見臨床特徵:(1)情緒及人格變化(憂鬱症)、(2)尿失禁、(3)假延髓性麻痺(吞嚥困難、構音困難、情緒失禁、(4)步履障礙(失足跌倒)其他由特定原因所造成失智症,經治療後有機會可恢復,相關病因如下:
1. 營養失調:缺乏維他命 B12、葉酸等營養素。2. 顱內病灶:常壓性水腦症、腦部腫瘤、腦部創傷等。3. 新陳代謝異常:甲狀腺功能低下、電解質不平衡等。4.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梅毒、愛滋病等。5. 中毒:因藥物、酗酒等。6. 其他。
年齡雖是罹患失智症的重要危險因子,並非是每個人老化過程必然結果。缺乏運動、肥胖、飲食不均衡、抽菸及飲酒過量、糖尿病及中年高血壓都是罹患失智症相關潛在危險因子。
提醒社會大眾除了減少暴露於上述危險因子中,及早認識失智症疾病與十大警訊,打造個人健康生活模式、建立個人與群體的連結及終身學習等,皆有助於降低罹患失智症風險。
嚴嘉明
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
助研究員
研究領域
老化研究(社會領域),失智症家庭照顧,高齡者心智健康與非藥物性介入,成人教學與成人學習(成人教育),質性研究
現任
● 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助研究員
● 中國醫藥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老化醫學博士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
● 中國醫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學歷
●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博士
● 英國薩里大學 哲學碩士及博士候選人
● 英國約克大學碩士
老化研究(社會領域),失智症家庭照顧,高齡者心智健康與非藥物性介入,成人教學與成人學習(成人教育),質性研究
現任
● 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助研究員
● 中國醫藥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老化醫學博士學位學程)兼任助理教授
● 中國醫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
學歷
● 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博士
● 英國薩里大學 哲學碩士及博士候選人
● 英國約克大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