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移至主內容

食安風暴再起,如何避免夏日食物中毒

受訪營養師/黃瓊慧(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營養師)、採訪撰文/邱詩琁
夏日消暑方案
1 min
前一陣子因為食用粄條而引發的重大食物中毒案件,仍令人心有餘悸。 夏季是食安問題的高峰期,更需特別留意,讓自己和家人安心、安全、健康度夏日。

如果不放心在外飲食,許多長輩會選擇在家自行烹調料理,對於料理的每個環節更能掌握。

選購新鮮食材,留意食物保存

避免食物中毒或吃壞肚子的源頭,當然是要採購新鮮的食材。當令食材新鮮又經濟環保,農藥含量較少,是最佳選擇。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黃瓊慧營養師指出,國人喜歡吃高麗菜,不過高麗菜屬冬季蔬菜,不妨更換成夏季盛產蔬果,不僅低碳環保又健康。

食物保存的溫度更是影響食物是否腐壞的關鍵。建議冷藏溫度在7° C以下,若是更易腐壞的食物如豆類製品,則建議在5° C以下。

飲食除了需充分加熱殺菌,熱藏的溫度要在60° C以上。黃瓊慧提醒,有些長輩會將沒吃完的午餐放在室溫或電鍋內保溫,晚餐再食用,但電鍋內的保存溫度可能不到60° C,因此,建議先冷藏,晚上要食用前再充分加熱才安全。隔夜飯菜也避免不斷覆熱,通常覆熱以一次為宜。

注意手部清潔,生食熟食分開處理

不論是料理或用餐之前,手部一定要充分清潔,若有傷,處理食材時,先確保料理檯的清潔,生食、熟食使用不同砧板和刀具。食物盛裝上桌時,也需將生食、熟食分開擺放。夏日要解凍食物時,可善用微波爐,以避免在室溫下解凍可能造成細菌滋生。烹煮食物,要達食品中心溫度70° C,細菌才會被消滅,可使用食物溫度計檢查內部溫度。未食用完的食物應在兩小時內盡速冷藏,臺灣夏季氣溫通常高於32° C,食物在室溫下不要存放超過一小時。

從事戶外活動,山泉水、野菇請SAY NO

夏日走訪山林野外,親近瀑布清泉,亦是消暑良方。黃瓊慧特別提醒,山上冷泉透心涼,很多人認為山泉水水質清澈,忍不住手捧啜飲,但可能裡面暗藏細菌或已被汙染。外出爬山還是應該自備水壺,未煮沸消毒的水都避免飲用。

山林中生長各類野菇,一般人無法辨識或確保其安全無毒,建議不要隨意摘採野菇食用。若是吃壞肚子或食物中毒會有哪些症狀?最常見的為腹痛、腹瀉、噁心、嘔吐。黃瓊慧提醒,這時補充水分很重要,不然可能造成脫水現象。可將運動飲料稀釋補充電解質,或至藥局購買口服電解質液,或食用無油的清湯或米湯,以維持水分及電解質平衡。嚴重者若出現高燒不退、糞便有怪味,須立即就醫檢查。

所謂食物中毒案件是指兩人或兩人以上食用相同食物之後,發生相似的症狀,此時應即刻向地方衛生局通報,以釐清汙染源頭並避免事件擴大。夏季飲食多留心,便能大幅降低食物中毒風險,確保飲食安全和健康。

夏日常見導致食物中毒的病毒與感染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