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移至主內容

增肌防跌,如何超前部署?

撰文/曾文哲
保健充電站
1 min

臺灣已成高齡社會,隨著長者人數快速增加,「增肌防跌」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根據統計,老人家最常造成脊髓損傷與腦部創傷的原因就是「跌倒」,而這些族群又常有「肌少症」的問題,肌肉量不足當然就容易跌倒。

研究顯示,人類的肌肉力量會在30 歲前到達巔峰,男性可維持此巔峰值至50 歲左右,之後每一年降低 1 ~ 2%;而女性的肌力衰退則比男性更早發生。即使是完全健康的老年人,肌肉力量也會比年輕時下降不少,跌倒風險自然增加。

「肌少症」有明確診斷定義,除了肌肉量減少外,還有握力減弱、步速變慢等指標。根據國內外的研究統計,臺灣老年人的肌少症盛行率將近10%,相較之下,芬蘭研究顯示,芬蘭老年人肌少症才1% 左右,比臺灣低了許多,因此「增肌防跌」在臺灣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增肌有賴飲食和運動

「增肌」可從「飲食」以及「運動」兩方面來討論。以飲食來說,必須先有原料,身體才有辦法合成肌肉。「蛋白質」是改善肌少症最關鍵的營養素。臺灣國民健康署建議長者男性每日應攝取60 公克以上的蛋白質,女性則是50 公克。雞肉、豬肉、牛肉、牛奶、豆漿、蛋類食物等都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素食者則可多補充豆類食物。

「運動」方面,美國運動醫學會已將「阻力運動」列為成年人的建議常規運動處方(另外還有有氧運動以及伸展運動)。因此,不是只有要「練肌肉」的人才需做阻力運動,而是所有人都建議做。進行阻力運動不一定要去健身房或運動中心,在家或公園其實也可以訓練。吊單槓、棒式、橋式運動、徒手深蹲、伏地挺身、使用握力器等,都可訓練肌力。

改善環境、運用輔具防跌倒

再來是「防跌」,許多長輩因為肌少症或曾發生受傷、車禍、慢性疼痛等問題,導致行動上開始有些不便,這些是跌倒的超高風險群,行動時宜多加注意。如果有平衡不佳或肌力不足的問題,建議日常生活要使用輔具幫忙,常用的輔具包括單枴、四腳拐(圖)、助行器(圖)等。另外建議檢視家中環境,在濕滑的區域,如廚房、浴室等加上止滑墊,以及在馬桶、洗手台、浴缸等地方裝上扶手(圖),以利長輩起身、保持平衡。「增肌防跌」已成為全民重要的課題,需要大家一起努力,家人或年輕人也別忘了幫忙提醒家中的長輩喔!

曾文哲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復健部
主治醫師
經歷
●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復健部主治醫師
● 臺大醫院復健部住院醫師
● 臺大醫院PGY 住院醫師

學歷
● 美國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碩士(主修生物統計學)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