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慢性病的前身—代謝症候群
年輕的時候,我們可能擁有三高:薪水高、學歷高、身高高;年長後也許自嘲或自我安慰,即使年輕時沒有三高,現在也有了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而這些伴隨年紀而增長的數值,其實有逆轉的可能。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任何一高的認證之前,健檢報告所呈現的數值早已在爬升,慢性病的前身,又稱代謝症候群,包含飲食、運動、睡眠等長年的生活習慣,足以導致我們的代謝機能退步,若不及時改善,慢性疾病可能逐一找上門,讓我們老後擁有另一種「三高」。
常見慢性病有哪些?
慢性病是一種持續或長期的健康狀況或疾病,美國國家衛生統計中心將其定義為持續超過3 個月的病症,又或者是因病或先天造成的永久性傷害。常見慢性疾病包括惡性腫瘤、心臟病、糖尿病、慢性肝病、腎炎、腎性病變、高血壓性疾病、關節炎等。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從控制吸菸、增加運動、健康飲食及適度飲酒等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著手。
代謝症候群五大警戒指標
若三項以上超標,即認定為代謝症候群,有任一項者則為代謝症候群高危險群。
危險因子 | 異常值 |
腰圍過粗 | 男性腰圍≧ 90cm(35吋)、女性≧ 80cm(31吋) |
血壓偏高 | 收縮壓≧ 130mmHg 舒張壓≧ 85mmHg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 | 男性<40mg/dL 女性<50mg/dL |
空腹血糖偏高 | 空腹血糖值≧ 100mg/dL |
三酸甘油酯偏高 | ≧ 150mg/dL |
目前國內將慢性疾病分成以下16類,除了三高以外,癌症、骨質疏鬆、痛風、痔瘡等常見疾病其實也都屬慢性疾病的一員。
- 癌症
- 內分泌及代謝疾病(如:糖尿病、痛風、性早熟等)
- 精神疾病(精神病)
- 神經系統疾病(如:帕金森氏症、癲癇、偏頭痛等)
- 循環系統疾病(如:心臟病、高血壓、動脈粥狀硬化等)
- 呼吸系統疾病(如:肺氣腫、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炎等)
- 消化系統疾病(如:肝硬化、慢性肝炎、消化性潰瘍等)
- 泌尿系統疾病(慢性腎臟炎、腎臟感染)
- 骨骼肌肉系統及結締組織之疾病(如:關節炎、骨質疏鬆等)
- 眼睛及其附屬器官之疾病(如:乾眼症、青光眼、黃斑部病變等)
- 傳染病(結核病、甲癬)
- 先天畸形
- 皮膚及皮下組織疾病(如:烏腳病、慢性蕁麻疹、全身性濕疹等)
- 血液及造血器官疾病(如:慢性貧血、紫斑症等)
- 耳及乳突之疾病(如:慢性中耳炎、神經性耳鳴等)
- 其他(如:尿失禁、痔瘡、攝護腺肥大等)
根據「2017~2020 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態變遷調查」結果顯示,18 歲以上三高(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盛行率分別為11%、26.8%及25.6%,相當於每4 人之中就有1 人有高血壓或高血脂問題,伴隨著年紀增長,風險也跟著提高。
抽菸、酗酒、缺乏身體活動、作息不規律或飲食不均衡、有代謝性疾病(高血壓、高血糖、三酸甘油脂偏高、高密度脂蛋白偏低及腹部肥胖5 項指標中有3 項符合者)皆是罹患慢性疾病的危險族群。換言之,透過改善這些生活習慣,便能有效降低未來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代謝症候群是什麼?
代謝症候群(Metabolic Syndrome)與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疾病及心臟病等慢性疾病息息相關,可視為某些慢性疾病的前身,也代表身體健康亮起了黃燈。代謝症候群是「三高加二害」,三高為血壓偏高、血糖偏高、血脂偏高(三酸甘油脂偏高); 二害是腰圍過粗、好的膽固醇(HDL-C)不足。有代謝症候群的人未來得到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症、心臟病及腦中風的機率,會比一般健康民眾來得高。
不良的生活型態是罹患代謝症候群的主要原因,約佔50%,遺傳因素則約佔 20%。低纖、高糖、高油脂飲食與過量飲酒習慣的人容易有代謝症候群;壓力也與代謝症候群有關,可能造成內分泌失調,導致血糖上升,長時間積累易造成代謝症候群。
血液中的葡萄糖需要胰島素幫忙才能進入細胞提供能量,「胰島素阻抗」代表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變差,血液中的葡萄糖不容易進入細胞內被利用,身體代謝就會出現問題,可能造成內臟脂肪堆積,成為糖尿病、高血脂的高危險群。
代謝症候群五大警戒指標
代謝症候群的五大警戒指標包括:腰圍過粗、血壓偏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偏低、空腹血糖值偏高、三酸甘油脂偏高。
其中,會以腹部肥胖作為偵測代謝症候群的指標之一,腹部肥胖代表內臟脂肪堆積,從量測腰圍和外表目測就能夠判斷。腹部肥胖的人,2 位中就有1 位有可能有代謝症候群,若再加上血壓偏高,則4 位中就有3 位有可能有代謝症候群。
身體質量指數(BMI)是國際通用的肥胖指標,但尚無法完全反應內臟脂肪堆積的程度,腰圍代表脂肪的分布,腰圍粗、內臟脂肪多更容易導致代謝異常。
為減少慢性疾病對國人的威脅,近年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與中央健康保險署合作,積極推動「全民健康保險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協助代謝症候群病人提升健康生活型態,由醫師提供個人化的健康管理計畫,透過收案評估、追蹤管理及年度評估,改善代謝症候群以降低罹患慢性疾病及後續風險。
慢性疾病風險分級定義
風險類別 | 低風險 | 中風險 | 高風險 | 參考依據 |
冠心病 腦中風 糖尿病 心血管不良事件 (個人風險%) | <10% | 10~20% | >20% | 參採WHO 心血管疾病風險分法 |
高血壓 (個人風險%)/(族群風險%) | <0.75 | 0.75~1.25 | >1.25 | 現無相關文獻記載高血壓風險分類,因此國衛院依據流行病學統計資料分析原則,定義高血壓風險分級方式,將同年齡、性別之族群設定基準值為1,依個人風險/ 族群風險的比值分級高、中、低風險。 |
輸入健檢數據,便可計算慢性疾病風險
政府並設立了「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請掃描所附QR CODE),只需要在平台輸入健檢數據,便能計算出10 年後罹患冠心病、腦中風、糖尿病、高血壓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等五種慢性疾病的風險,並提供罹病風險分級警示及健康指引。不妨試算一下自己的風險等級,不論結果是紅、黃或綠燈,養成並維持有助健康的生活習慣,是健康長壽的不二法門。(參考資料: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發行之《代謝症候群學習手冊》)
慢性疾病風險評估平台:https://cdrc.hpa.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