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移至主內容

AI衛教機器人,醫護人員得力小幫手

整理、撰文/邱詩琁 圖片提供/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
健康與科技
1 min
AI技術、機器人科技當道,運用至醫療照護端,可成為得力的衛教小幫手,透過影片傳達資訊,讓民眾更易理解和吸收。

有鑑於護理人員常需要針對病患進行衛生教育,以促進患者健康、預防疾病、以及改善治療效果,如:慢性病管理、術前術後護理、出院準備、用藥教育等。但目前護理人員嚴重不足,偏鄉地區和大醫院的人手更為吃緊,雲林科技大學「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IRIS)」朱宗賢教授、林義隆副教授團隊以及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為此共同開發AI衛教機器人,讓護理人員能將更多時間和心力放在更重要的事務上,衛教工作就交由機器人協助分擔。

AI衛教機器人了解民眾的觀影喜好


外型小巧可愛的AI衛教機器人,目前已經在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服務民眾,除了播放院方提供的衛教影片,還能跟民眾互動對答。護理師可以安排推送建議,指導民眾觀看特定的衛教影片。關於觀看時間、觀看後測驗或衛教知識的點閱率等訊息,也能透過伺服器紀錄得知。


研發團隊實測發現,影片的形式的確比傳統口頭教育或書面資料更具吸引力,視覺化的溝通方式更容易讓觀者理解並有助記憶;尤其醫療觀念或步驟相對較為複雜,可透過重複觀看影片加深理解和增強記憶。若影片中加入互動功能,如問答或小測驗,可加強學習效果,促使病患行為的改變,達到健康促進的目標。透過平台,醫療機構可以即時更新衛教影片內容,確保提供的資訊是最新的。隨著新的醫療技術和健康資訊的出現,可靈活地擴展和調整影片資料庫,保持教育內容的時效性。

持續提升機器人功能,增加動態演示
 雲科大智慧辨識產業服務研究中心AI 衛教機器人參展團隊。

林義隆副教授表示,研發的最大挑戰為機器人需要具備高度精確的自然語言理解能力,才能夠理解和應對患者的語言輸入。由於醫療健康問題的複雜性和個體差異,機器人可能無法總是提供準確或完全符合患者需求的回答。


當前的機器人通常依賴於大規模語言資料庫和預訓練的模型來進行應答,這些模型雖越來越接近人類的應對方式,但仍可能在情感理解、共情表現,以及解決模糊或不確定的問題上有所不足。不過機器人仍可承擔部分衛教任務,減少護理人員在重複性衛教工作上的時間投入,使他們能將更多精力和時間投入個別病患關注和進一步的專業諮詢上。


未來將新增「互動式機器人與影片同步式表演功能」,透過機器人的動態演示,民眾可以更直觀地學習正確的操作步驟和健康行為,有助於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和自信心,並促進更積極的健康管理;以及加入「臺語語音互動功能」,許多長輩習慣臺語溝通,這項功能將有效降低使用時的語言障礙,提升使用舒適度和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