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族冬日身心保健對策
冬季不僅要注意保暖,也應該適時調整生活作習,來應對寒冷天氣。 對於長者來說,冬季更是保健保養的關鍵時刻。
冬季寒冷天氣易引起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加上長輩可能因天氣冷減少外出活動,並攝取更多高熱量的食物,種種原因導致中風及心肌梗塞的風險升高,尤其是慢性病患者等高危險族群。該如何保健以遠離風險?臺北榮民總醫院家庭醫學部特約主治醫師王玥心特別提醒日常生活需留意的冬日對策:
1. 起床姿勢需和緩:早晨起床時可先起身坐起,確認沒有頭暈後再下床。
2. 採洋蔥穿衣法:採取洋蔥式多層穿法,並佩戴帽子、圍巾、手套等保暖配件,熱了可脫,冷了添衣,才不容易受寒感冒。
3. 注意保暖設備的使用:有些長輩因末梢神經退化而感覺遲緩,可能會被暖暖包或電毯燙傷,採用空調暖氣較為安全。
4. 留心熱量攝取:冬日進食仍以均衡飲食為原則,減少高脂肪、高鹽飲食,避免加重心臟負擔,進補偶一為之即可,頻率不可太高。
5. 維持運動習慣:冬日可待陽光露臉、氣溫上升後再外出運動。每日運動,不僅增強免疫功能,還能改善腸胃血液循環,增強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
6. 避免抽菸/ 二手菸或酒精攝取:飲酒雖帶來溫熱感受,但無法提供持久的保暖,反而增加失溫風險;抽菸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如發現胸悶、氣喘即是警訊,需立即就醫檢查。
7. 遵循醫囑:慢性病患者需遵循醫囑,按時服藥,定期回診。
- 從日常生活做起,健康好過冬
冬日是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疾病的高峰季節。王玥心醫師建議,長輩可考慮接種疫苗(如流感疫苗、新冠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及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多層保護,有效降低感染重症的發生。
在生活作息上,冬日仍要記得開窗,保持室內通風;外出到人多地方時,宜佩戴口罩;避免與感染呼吸道疾病的人密切接觸;勤洗手,特別是進出公共場所、接觸食物前;避免觸摸口鼻眼睛,以減少傳染機會。不舒服時應盡速就醫。
寒冷天氣亦會加重關節炎等關節疼痛問題,臺灣冬天陰雨濕滑,也增加長輩跌倒風險,王醫師特別提出緩解疼痛和防跌的對策。
- 緩解疼痛:
● 依醫師處方塗抹或服用藥物。
● 持之以恆的復健治療。
● 平日可穿護膝以減輕關節壓力。
● 依醫師指示正確冰/熱敷: A.冰敷可減輕急性關節腫痛;每次約為15 ~ 20 分鐘, 一天內可反覆冰敷,每次至少間隔45 分鐘以上。 B. 熱敷可減輕慢性疼痛,並改善關節僵硬情形,每回約10 ~ 30 分鐘,每日可重複3 ~ 4 次。 - 防跌對策:
● 宜選擇舒適合身但不緊身的衣物,褲管不包覆住鞋面,選擇防滑鞋底。
● 留心凹凸不平的人行磚道,以及有高低落差的斜坡。
● 虛弱或行動不便者宜適時使用助行器。
王玥心醫師特別提醒長輩需量力而為,比如不提過重物品,適時依靠扶手和搭乘電梯等。平日運動保健仍是最佳良方,臥床長輩仍可做簡單的全關節運動,每次15 分鐘。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的冬日對策,若能養成習慣,融入生活中,銀髮族亦能溫暖舒適過好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