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移至主內容

重塑健康生活模式遠離生活習慣病

採訪撰文/尹怡君
管四高
1 min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多數人早已知道三高對健康的影響,但我國的高尿酸盛行率近年來也成為世界第一,讓人無法忽視這第四高。 銀髮時代,如何不讓「四高」成為健康威脅?我們可以及早培養健康生活模式,降低疾病風險,提高生活品質。

P2-shutterstock_2147881077.jpg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社區及家庭醫學部蘇墨冬主治醫師表示,血壓、血脂、血糖、尿酸,4 個數值如果偏高,短時間內不會覺得不舒服,許多民眾也因此不會控制,然而一旦出現症狀,通常已進入比較嚴重的病程,治療起來也較棘手。

護血管,定期留意四高數值

提到症狀,事實上,四高雖然是指 4 項數值,但對身體的影響經常有交互甚至加成作用,例如長期高血壓讓血管彈性疲乏、高血糖在血管內生成氧化物質,都會讓血管提早老化;高血脂則是血管內壁脂蛋白堆積,恐造成動脈硬化或血管阻塞。這些都不只是血管的問題,因為器官也佈滿血管,最後亦會造成臟器受損,例如心臟、腦部、腎臟的病症。至於高尿酸,尿酸結晶除了造成痛風,長久也會造成慢性腎臟病。

除了血壓方便日常測量,其他三高數值都必須經由抽血檢查取得,國民健康署目前每三年提供 40 歲至 64 歲國人免費健檢一次,65 歲以上每年一次,若民眾有較高的風險因子,例如家族遺傳、體重過重,或已有症狀需要追蹤確認,可至門診檢查或與醫生討論是否有自費體檢的需要。P5-shutterstock_1020767515.jpg

調飲食,運用減法和小單位調整

追求更佳生活品質,是絕大多數人的願望,依蘇墨冬醫師經驗,四高患者最在意的是「需要一輩子吃藥嗎?可以減藥嗎?」相較於給予權威的「禁止」事項,現在醫生對於有減藥意願的病患,會一起討論生活習慣,將禁止改為「可以」的選項。例如針對糖尿病患,目前可結合營養師的共同照護,配合民眾的飲食喜好調整用餐內容,但調整與控制的成效,最終端看病患執行的意志力。

榮新診所營養師李婉萍認為,衛教沒有絕對,要考量病人的個性、年齡、可用資源、經濟能力,例如一定要喝手搖飲的民眾,可以先從半糖開始,再減到無糖,蛋糕、餅乾等點心也逐漸減少食用頻率。「分成小單位來調整,成果比較好。」李婉萍營養師指出,在患者被確認四高初期,飲食控制產生的影響力可高達 7、8 成,若再加上體重與壓力的調整,成果顯著;即使開始服用藥物,健康飲食也有 5 成的控制力。

「先減糖,再減『醣』(澱粉)」,針對活動量少、飲食精緻的現代人,她建議抗糖尿病飲食可以做為面對每一種「高」的通則,此外,少油炸、以辛香料取代過多的鹽,依舊能吃得美味。

愛運動,循序漸進養成習慣

培養健康習慣,「人性化」和「漸進」很重要,同樣適用於運動。佳齡健康加力運動健身事業部總監施怡如表示,隨著四高越來越常見,健身教練在指導運動前皆會先了解學員身體狀況,評估適合的運動項目,從中低強度開始,漸進增加負荷(例如先徒手訓練,再增加重量),並且隨時觀察學員運動時是否記得呼吸換氣、有無冒冷汗、嘴唇發白等現象。

因為運動可降低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施怡如總監提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衛福部國民健康署皆認可的「運動處方」概念,建議每週進行 3 到 5 次中度身體活動,共計 150 分鐘,或總共 75 分鐘的費力身體活動。此外,運動和飲食一樣,不宜「偏食」,透過更多元的運動項目,同步增強心肺功能、肌力、肌耐力、柔軟度及平衡感等健康體適能要素。

「如果有時光機可以回到從前,我很希望長輩年輕時就能養成運動、健康飲食習慣。」蘇墨冬醫師期許。雖然身體一定會面臨老化,一旦四高上身,要完全停藥很少見,但提早養成好習慣可以延緩或避免四高。

李婉萍營養師持相同建議:「中壯年的患者,建議他們飲食控制要嚴格一點,未來併發症較少,才有好的生活品質。高齡患者可以稍微放鬆一點,但要注意血糖不可過低。」在抗四高的路上,及早養成運動習慣與健康飲食,讓生活習慣病不纏身!

蘇墨冬
蘇墨冬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社區及家庭醫學部
主治醫師
現任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社區及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
經歷 臺大醫院PGY 不分科住院醫師、家醫科醫師
蘇墨冬
李婉萍
榮新診所/書田診所
營養師
現任 榮新診所營養師/ 書田診所營養師
經歷 臺北市第 5 屆營養師會員代表
施怡如(珍珍教練)
施怡如(珍珍教練)
佳齡健康加力運動健身事業部
總監
現任 佳齡健康加力運動健身事業部總監
專長 功能性訓練、銀髮族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