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移至主內容

誰偷走了年長者的夜晚睡眠?

採訪撰文/鐘玉霞
睡得好,人不老
白天打盹,晚上難入睡且淺眠,黎明拂曉還睜大眼睛夜未眠? 一生當中,約 1/3 的時間屬於睡眠時間,睡眠可說是生命最重要的滋補保養品,跟著專業醫師一窺長者睡眠的祕密,重新找回神清氣爽的每一天!

一位年長者寧靜地入眠

「好的睡眠品質可增加免疫系統與內分泌系統的修復,幫助記憶的形成與固著,睡眠更是大腦排除引起失智症有毒毒素的最佳時機。」在美國史丹佛大學睡眠醫學中心完成研究員訓練,《一級睡眠術》作者、思維睡眠醫學中心總院長江秉穎醫師,至今已協助約 2 萬人擺脫睡眠障礙, 他強調,睡眠障礙會增加高血壓、糖尿病、腦中風、心臟病等風險,改善夜晚睡眠品質就能幫助改善疾病,睡眠醫學是真正的預防醫學!

江秉穎醫師解釋,世界知名醫學期刊皆指出,睡眠與高血壓、高膽固醇等慢性病關係密切。 8 成高血壓患者是因睡著後呼吸中止導致缺氧,加重心臟負擔,交感神經持續亢奮造成血壓上升。若治好睡眠呼吸中止症,高血壓甚至可不藥而癒。近 1/2 高膽固醇患者,改善睡眠呼吸中止之後,也改善了高膽固醇問題。

專長老人醫學與身心科,嘉齡診所副院長黃苑婷醫師透過完整評估,協助許多長者改善身心與睡眠障礙問題,她強調,睡眠時身體會自我修復與充電,連做夢都是有意義的,可釋放情緒以及將白天吸收到的資訊去蕪存菁,「睡眠品質不好不只影響精神和外觀, 也會影響大腦老化,若長期睡不著,整體疾病風險都會提高」。

破解長者睡眠 3 大迷思

年長者是否更容易有睡眠障礙?兩位醫師解惑:每晚 7 8 小時睡眠是由 4 5 個睡眠週期組成完整的睡眠結構,睡眠週期是指:淺眠→深度睡眠→快速動眼期(做夢期),約 90 120 分鐘循環一次。隨著年齡增長,褪黑激素分泌減少,造成難入睡或淺眠; 而大腦變化也影響睡眠結構,深眠熟睡期縮短,淺睡期、快速動眼期(做夢期)增長。

晚上睡不好,白天補眠就好?兩位醫師都強調,白天補眠會造成晚上更不易入睡的惡性循環。「不建議分段睡,重點是完整的睡眠週期」。

一定要睡滿 8 小時嗎?每人所需的睡眠時間不同,是否睡足睡好,最重要的指標是翌日起床時精神是否飽滿。至於睡眠困擾到何種程度時應該看醫師呢?江醫師說:「躺在床上 30 分鐘內入睡是正常的,若 1 3 個晚上躺床超過 30 分鐘仍睡不著,且連續3 個月,即符合臨床上『慢性失眠』的定義。」黃醫師則建議,若影響到個人專注力或記憶力,或是睡相會影響旁人如睡眠時拳打腳踢,即建議就醫。

長者常見的睡眠障礙

在江醫師的臨床經驗中,長者難入睡大多與「睡眠相位前移」有關,晚餐後 78 點便打瞌睡,真正躺在床上反而睡不著,他建議可傍晚再運動一次或泡熱水澡,將睡眠相位後移。黃醫師也強調,白日活動量不夠,晚上身體會覺得不需睡覺充電,中午小憩不要超過 30 分鐘,午休只是讓下午更有精神活動,而非補眠之用。

除了睡眠相位前移,江醫師解釋,長者因呼吸道肌肉比較鬆弛,比中壯年更易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坊間許多診所以免費將居家睡眠檢測儀器帶回家做檢查為名,行後續診斷後要求買器材之實,造成大家對睡眠檢測諸多疑慮。他強調:「就診時要找睡眠專科背景的醫師,經問診與睡眠檢測, 找到病因對症治療」。

江醫師強調,「醫師未做睡眠檢查即開安眠藥,就像心臟科醫師沒做檢查直接開藥,大家安心嗎?透過睡眠檢測找病因,如長者常見的睡眠相位前移或睡眠呼吸中止症,皆可經非藥物治療與認知行為療法不藥而癒。」

一位年長者在沙發上午休

關照整體生活,重拾好眠

江醫師強調,安眠藥有三大用藥原則:能輕就不要重、需要才吃(如翌日不用上班可不吃)、躺床上 30 分鐘無法入眠建議要吃,且切忌自行停藥,減藥時需以非藥物治療輔助,如放鬆訓練、認知行為訓練(避免睡前運動、喝酒)等。

「睡眠障礙的原因盤根錯節,找尋病因不能只看睡眠,而是要關照整體生活。」憂鬱、恐慌、焦慮、失智也會造成睡眠問題,黃醫師表示,「睡不著通常和壓力有關,睡眠中斷則和生理疾病如睡眠呼吸中止症相關,如果提前 1 2 小時起床,則可能和憂鬱有關。」

她強調,長者若退休後缺乏生活重心,或是因身體健康、財務狀況較沒安全感,及與家人關係緊張,容易造成心理壓力,「睡眠障礙者有一定比例是焦慮或憂鬱,透過影像學檢查也可能發現是大腦生病了,雙管齊下治療」。

此外,長者常誤以為在電視機前很好睡,喜歡開著電視睡覺。黃醫師強調,大腦有如引擎,需要降溫減速才能進入睡眠狀態。睡前工作、焦慮煩惱或手機電視的藍光,都會讓引擎加速升溫,更難入睡。

黃醫師提醒,如果只是幾天睡不好,要相信身體自身的修復力,無需過度焦慮。「可建立睡前儀式感, 如看書、聽音樂,或起床寫下待辦事項或今日心情, 有助釋放壓力,幫助入眠。」再經由飲食、運動、生活作息等日常保養回復一夜好眠,讓人生下半場持續閃閃發光。

思維睡眠醫學中心總院長 江秉穎
江秉穎
思維睡眠醫學中心
總院長
現職
● 思維睡眠醫學中心總院長
● 國際睡眠科學與科技協會(ISSTA)德國總會暨臺灣分會理事長
● 英國創新醫療與健康科技研發中心(IMHTC)共同創辦人
● 國立陽明大學睡眠研究中心執行長
● 衛福部醫療新南向基礎架構計畫總主持人
經歷
● 臺北榮總睡眠中心副執行長暨耳鼻喉部主治醫師
著作
● 《一級睡眠術》、《自己的睡眠自己救》
嘉齡診所副院長 黃苑婷
黃苑婷
嘉齡診所
副院長/身心科醫師
現職
● 嘉齡診所副院長/身心科醫師
學歷
● 成功大學醫學系畢業
經歷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老年精神科研究醫師
●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
● 內湖身心精神科診所主治醫師
● 臺大醫院老年醫學部訓練醫師
專長
● 自律神經失調、失眠、憂鬱焦慮、恐慌症、飲食疾患、老年身心醫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