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移至主內容

深度睡眠不足?「動態助眠光」 打破惱人淺眠瓶頸!

採訪撰文 / 鐘玉霞、圖片提供 / 臺科大色彩與照明科技研究所
睡眠與科技
這不是在作夢吧! 經實驗研究與人體實證,週期性轉變的微弱「動態助眠光」亮起,宛如沉睡的列車進站了,誘發大腦生成深度睡眠的慢波,比全黑更能提升睡眠品質!

深度睡眠有助於身體修復與提高免疫系統,但是長者經常有睡眠中斷與醒來次數頻繁的困擾,要如何進入深度睡眠?

人類與多數生物透過光線調節睡眠節律,而在科技輔助睡眠上,光療法也扮演重要角色。其中,「動態助眠光」技術讓大腦產生代表深度睡眠期的低頻腦電波:大腦慢波,一種無夢、深沉的睡眠狀態。

夜間檯燈示意圖

夢寐以求的睡眠科技

臺科大色彩與照明科技研究所陳建宇教授於 10 年前開始研究動態助眠光,率領十多位博碩生研發團隊,經歷上百人次實驗,證實色溫變化且連續漸進的光可以助眠,甚至比全黑狀況下更能提升睡眠品質。動態助眠光已獲得臺灣、中國、日本三國專利認證,2022 年更榮獲「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鉑金獎。

陳建宇教授解釋,動態助眠光是透過特製的 LED ,使色溫持續變化, 以紅白色溫段和特有頻率,與腦中代表深層睡眠的 δ 波(delta-wave)共振,讓 δ 波跟著色溫緩慢波動,同時將藍光抑制在 10% 以下,使人更快進入放鬆狀態,提升睡意。

冷白光漸次轉至橘紅暖色,橘紅色再轉至冷白光, 以一定頻率週期循環、漸次變化的動態光線刺激,閉眼下快速入睡與沉睡。有別於目前市面上多數助眠光, 以促進 / 抑制褪黑激素產生方式,幫助調整恢復晝夜節律作息,陳建宇教授強調,「動態助眠光燈是運用『穩態視覺誘發電位』(SSVEP)大腦機制,對大腦傳送特定頻率的視覺刺激,誘發大腦慢波訊號,使腦波頻率逐漸緩慢進入慢波睡眠。」

告別淺眠,降低對藥物的依賴

動態助眠光專利已於 2021 年技轉業界,「歐歐睏助眠燈」產品成功上市,夜晚睡前按下開關,微弱動態光幫助長者快速入睡且深眠,同時穩定情緒,降低對安眠藥的依賴。無副作用的助眠光在黑夜中溫柔陪伴,降低長者晚上起身如廁的跌倒風險。

「動態助眠光讓小嬰兒快速入睡,也改善新手爸媽睡眠品質,此外,輪值大夜班或是長期飛行,也可透過動態助眠光調整生理時鐘。」陳建宇教授提醒,儘管睡眠科技有助提高睡眠品質,但保持良好的睡前習慣也很重要,睡前看手機或平板螢幕,高劑量短波長藍光抑制褪黑激素分泌,不利睡眠,長期暴露於藍光下還可能造成眼睛黃斑部病變,不能輕忽。良好習慣配合動態助眠光燈具,相信睡上好覺並非難事。

2022 年「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鉑金獎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色彩與照明科技研究所 陳建宇所長
陳建宇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色彩與照明科技研究所
所長
學歷
● 國立中央大學光電科學博士
經歷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色彩與照明科技研究所-所長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色彩科技中心-中心主任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色彩與照明科技研究所-專任教授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 電子與光電工程研究所-專任教授
榮譽
● 臺灣 3D 互動影像顯示產業協會(3DIDA)榮譽理事長
● 國際照明委員會臺灣分會第六組召集人
● 2022 年「臺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明競賽鉑金獎
● 2013 年「台北國際發明暨技術交易展」發明競賽鉑金獎